這些年,國內水果的價格是一年比一年低,反觀進口水果,價格是一年比一年高。
甚至,某些進口水果的價格已經是國內相同水果價格的十幾倍。
這樣殘酷的事實,我們不得不反思為什么國內水果干不過進口水果呢?
差距到底在哪里?
一、水果品質差距
國外水果品質更優。
而近年來,國內水果一直瘋狂的追求產量,普遍對水果品質不是那么在乎。
從而導致,這些年國內水果的產量是如火箭一樣飛快上升,可水果品質卻在一年一年的下降。
有果農問我,為什么我們果園種出來的桃子那么大,卻越來越不好吃了?
其實原因很簡單,種了這么多年,果園的土壤肥力早就沒有了,只是靠著化肥等才供應上桃樹結出來的大桃子,各方面都是欠缺的,能好吃才怪了呢。
所以,品質有差距,這是國內水果和國外水果的基本差距。
二、定位差距
國內水果定位太單一。
所為定位,就是種出來的水果的受眾人群是誰,要提前規劃好。
而國內果農顯然沒有這方面的想法,他們種出來的水果只要賣給收購商就可以了。
而收購商卻還是只按照以往的收購標準進行普遍式的收購,收購價格之間沒有太大的差異。
好果子和壞果子,區分并不是太明顯,沒有根據消費者的喜好,進行定位區分。
而國外則不同,國外水果有面向高端有錢人群的,有面向中端受眾的,還有專門用于水果產品加工的,定位結構更為合理。
三、品牌差距
國內水果品牌目前幾乎完全是以地區來主打品牌的。
比如煙臺蘋果、萊陽梨、洛川蘋果、陜西核桃、新疆哈密瓜.......
這些地區品牌雖然很有名,可叫好沒辦法叫座。
因為地區品牌沒有辦法進行保護。
尤其是在當下電商發展如此迅速的時代,同樣開一家網店,都賣煙臺蘋果的話,誰也無法區分它賣得是不是煙臺蘋果。
而反觀國外,以果園、果企為中心打造出了一批知名水果品牌,不僅僅可以進行注冊保護,也更有區分性。
最后:如果進口政策不變,那么,目前現狀再不改變的話,或許進口水果,這頭狼還要在國內市場猖狂很久!